素手传薪-实践队来到山海小城王哥庄百年大集 刘佳琦
素手传薪-实践队员来到胶东花饽饽制作场地参观学习 刘佳琦摄
素手传薪-实践队员了解崂山绿茶历史渊源 刘佳琦摄
素手传薪-实践队员了解与感受集市文化 刘佳琦摄
素手传薪-实践队员与花饽饽非遗继承人蔡秉芬老师合 刘佳琦摄
素手传薪-实践队员在甘肃省迭部县初级中学宣传非遗知识 孙鹤鑫摄
素手传薪-实践队员走进晓阳春茶企业及博物馆 刘佳琦摄
为探寻青岛非遗与民俗文化传承,2025年7月,版权所有:365游戏大厅 - 365best体育官网入口“素手传薪实践队”踏入崂山,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探索实践。实践队员们分别深入崂山绿茶产区、王哥庄百年大集和胶东花饽饽制作工坊,挖掘文化背后的故事,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
7月6日,实践队探访崂山绿茶产区。作为地理标志产品,崂山绿茶依托独特山海气候,兼具营养与品饮价值。队员走进晓阳春茶博物馆,回溯历史并学习茶艺;在生态茶园,听茶农讲解环境对茶树的影响,亲手采茶,体会茶农辛劳。采访企业经理得知,崂山绿茶不打农药,价格因产量等有别,农业专业人才为传承注入活力。随后在峰源春茶业,队员了解制茶工序及销售路径,认识到科技与创新的重要性。
7月8日,实践队来到王哥庄百年大集。遵循“逢四和九”古制,清晨便热闹非凡,海鲜、本地果蔬是招牌,海货可现场加工。队员发现,大集面临手工艺品缺失的挑战,与年轻人文化消费需求错位,如何融入新元素成延续烟火的关键。
7月9日,实践队采访胶东花饽饽非遗传承人蔡秉芬。了解到花饽饽以中筋面为主料,用天然果蔬汁上色,手工捏制,醒面环节对酵母、温湿度要求高。虽有年轻人加入传承,但推广销售仍有困境,其应用场景广泛,通过线上线下结合销售,冷链保鲜可保质90天。
7月18日晚,线上交流会召开。队长刘欣总结进展,提及前期准备充分,宣传成果显著,朱紫涵统筹发布9篇新闻,刘佳琦制作vlog。队员分享环节,袁锦萍、刘佳琦、杨欣珊、耿娜娜、马书晴等队员围绕实践探讨非遗传承。最后,刘欣安排后续工作,交流会凝聚共识,为实践注入动力。
8月14日,实践队员杨欣姗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初级中学,通过故事分享会的形式,生动展现青岛非遗的传承故事。100多名学生们聆听着背后的山海故事,在互动中感受沿海与高原文化的碰撞,让崂山区非遗在千里之外的校园扎根生长。
此次实践,“素手传薪实践队”深入了解了崂山绿茶、王哥庄百年大集和胶东花饽饽的文化内涵与发展现状。队员们表示,将积极传播这些文化,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,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,助力它们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行。